在台灣生活,有一個不習慣的地方,就是行路行到腳都斷。
在台中生活,有很多不長不短的距離,坐車會太近,步行有點遠。例如到兩個路口外買外賣,車程可能只需兩分鐘,叫小黃或UBER好像有點誇張,但步行卻需10至15分鐘。問你應該坐車還是走路好?
坐公車可以嗎?有時候目的地和你相距兩公里。假如坐公車的話,要走路800米到公車站,坐三個站後下車,再走500米到目的地,而最快一班車在半小時之後開出,請問你會坐公車,還是直接走路算了?
不要以為10-15分鐘的步行距離很輕鬆,你絕對不能用香港的同等距離去評估台灣的步行距離。我本身也習慣步行,但我也發現同樣是一公里的路程,在台灣步行會比香港吃力得多,我分析過有以下三個原因。
第一,台灣很多路都沒有明確的行人路。很多時供行人步行的路只是由不同建築物的騎樓底連接而成的。但這些騎樓底,由於是不同建築物組成,設計上就不會統一。例如這幢是時裝店加裝了木地台,下一幢是汽油維修店做了低斜台,再下一家是餐館做了個廚房,下一幢是空置舖位門前泊滿了機車。就這樣,好好的一小段路,你就要不停上上落落,左閃右避,甚至要繞出馬路外才可以走過去,令行程變得吃力。
第二,台灣這邊的馬路比香港闊得多,所以紅綠燈轉燈的時間會較長。有時你行到燈口前見到是綠燈,你會寧可加快兩步過完馬路,否則可能要等一兩分鐘了。就這樣,要麼為了衝燈尾而趕急,要麼就在路邊呆站上一兩分鐘。無論如何都會為雙腿帶來額外負擔。
第三,這邊的建築物比較矮,道路亦較寬闊。形成路面大部時間都受到日照。在猛烈陽光下步行也增加了整個身體的疲勞感。特別在燈口前等過馬路就更明顯。
所以台灣很多人都開機車代步,這也不無道理。假如你準備移民來台灣,並正考慮居住地點,請一定要親身到附近環境視察一下,不要單純在手機地圖上看到附近兩個街口外有間超市就以為很方便。所謂望山跑死馬,那兩個街口的路程隨時行到雙腿發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睇完有咩感想?歡迎留言話比我知